为何高学历者歧视低学历者

近日我在浏览网络的时候,发现有不少年轻人都在网上吐槽,声称自己在毕业后求职就业的时候,遇到了不少同事对其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“歧视”。

按他们的说法,就算有些学霸同学的学历比较高,多付出了几年努力,但也完全没必要觉得自己“高人一等”。毕竟大多数硕士、博士相比本科学生来说,能够独立做出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的,并不多。

而且一些真正的人才,能够脚踏实地搞出科研成果的“科研大牛”,反而在职场和生活中,时刻谦虚谨慎,不会给人以心高气傲的感觉。

所以说,学历当然很重要,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坚持不懈,最后获得远超他人的学历层次,当然可喜可贺,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,就在工作中处处鄙视那些学历不如你的人。

那么这样的寒窗苦读和学历提升,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。

首先,学历不是能力。

当然每一个多付出了几年勤学苦读的硕博生,他们在专业和学术上有所精进,理应在岗位待遇上,获得用人单位更多的信赖和认可。

但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多呆的时间,基本上是在听课、实验和论文的项目上耗费的。与此同时,一个高学历人才在学校里呆的时间越长,也就意味着他在沟通交际和工作实践上花费的时间越短。

那么等到这样的高学历毕业生,在将来投入工作以后,势必会在为人处事和沟通交际能力等方面,有所欠缺和不足。

而很多一毕业就走向社会的本科生,或许在学术水平上不及硕博士,但是在职场应变和市场营销上的能力见识,却是值得高学历人才去借鉴和学习的。

其次,学历不是成绩。

也就是说,人无完人,在科研学术上有所进展的硕博毕业生,没有任何理由去鄙视,甚至是歧视学历不如自己的本科生和大专生。

毕竟你书读得再多,终究还是要在项目工作和团队协作中,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,而不是靠嘲讽和打压同事,给自己造成工作上的阻碍和困境。

的确,在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“应试教育”中,很多老师和父母,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素质的唯一标准,总给我们一种感觉:

学习好就是能力强,分数高就是成绩好。

结果有些毕业生,就算到了公司和工作中,也把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考试成绩天天挂在嘴边,自以为现在的高薪待遇和优越条件,都是自己擅长学习带来的福利。

问题是,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板,需要的都是能够持续不断为公司创造利润和效益的员工,而不是摆着高学历、高待遇和高姿态,在工作中却一无是处的“花瓶人才”。

所以说,一个人的高学历,只能代表他在学生时代的成绩和相关专业的知识,并不能代表他职场和未来,能够获得与他的高学历相匹配的效益和成绩。

最后,学历有局限性。

比如在现行教育体系下,学历相应的本科、硕士和博士阶段学习的知识,大多比较偏重理论化,虽然是在所学专业基础上不断深入和细化的结果,但是从其研究内容上来说,明显是有些脱离现实和社会的。

而且学历层次越高,所学的知识理论,就越是显得有些“曲高和寡”。

这就导致很多想着通过求学深造来获得高学历,以此在就业市场赢得好机遇的毕业生,最后会面临:

如果不“对口工作”,那么以前的寒窗苦读就没有意义;

如果不“灵活择业”,一时间又会很难找到适合工作的窘境。

甚至有不少高学历的硕博士毕业生,为了早就业,不惜“降维打击”去考基层公务员或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岗位,其迫切心态和就业焦虑,可见一斑。

总之,不管是在学校、职场或社会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学历仅仅是我们应聘求职时的“敲门砖”。

也就是说,当我们凭借成绩、证书和学历走进公司,踏上工作岗位以后,更需要凭借自身的能力素质、眼光见识和沟通交际能力,在具体的项目和行业中有所建树,才能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赏,配得上自己应得的丰厚薪酬。

在更多的时候,学历水平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情绪价值,学历越高,在接人待物时应该更加豁达从容,而不是以此为契机,嘲笑和讥讽那些比自己学历低的同事。

如果这样的话,那就不是没水平,而是没素质了。

内容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上传,不代表本站立场,考试信息时刻变化,请以考试院官方信息为准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exedu.com.cn/baike/430.html